本报讯(首席记者 黄婷 通讯员 许艳)阳春三月,水产养殖行业迎来了虾苗出运的黄金季节。自3月1日至25日,共计271吨虾苗从萧山机场飞往全国,同比去年同期增幅达108%,日均出运超10吨。
这些大批量出运的虾苗产自湖州,选择空运主要基于其高存活率和时效性需求。虾苗作为活体水产,对运输环境极为敏感,空运能在数小时内完成长途运输,大幅缩短虾苗离水时间,减少应激反应。这些虾苗从起塘、充氧、包装、运输,最终到目的地下塘,每一阶段都必须严格限定时间。从货源地打包完毕的虾苗,其包装内充氧时效仅有16小时,这意味着每一票虾苗货物的运输都是一次与时间的赛跑,稍有延误,虾苗就会因缺氧导致成活率大幅降低。
同时,虾苗运输还需要注意温度控制、运输衔接和水质要求,严格采用专业的多层防护包装(双层充氧袋+泡沫箱+瓦楞纸箱),确保氧气充足和温度稳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虾苗存活。因此,整个运输过程是对物流效率和运输质量的双重考验。
为了高效保障虾苗运输,浙江空港物流公司直属杭物流公司“货鲜运”专项小组迅速行动,全力应对。小组增加外包装预检工作人员,提升预检效率,杜绝任何包装破损渗漏;在绿色通道基础上,升级“极速通道”,采取“三提前”工作法(提前沟通订舱需求、提前准备空板箱、提前规划方案),实现虾苗货物“秒进仓”;装卸全程“轻拿轻放”,做到阴凉存放,及时出运交接,跟踪出运流程,通过极限压缩地面保障时间,提升保障时效,保障虾苗存活率和品质。
据悉,虾苗出运高峰将持续至四月中旬,面对后续航班换季和雷雨季,杭物流公司已提前进行相关保障措施的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继续以最优服务确保虾苗运输的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