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潇潇 通讯员 彭觉浅
在萧山义桥,一支名为“湘湘姨”的队伍正以志愿之名生长出繁茂的根系。从春夏到秋冬,从未间断的暖心早餐将持续了近一年的爱心故事无声又震撼地铺陈开来,折射出这座小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社会风尚。
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志愿服务品牌遍地开花
今年春节来临之际,一顿热气腾腾的“爱心年夜饭”,让留萧的广大新就业群体在义桥度过了一个富有年味与温情的春节。“湘湘姨”们变身“大厨”,精心筹备丰盛的社区“家宴”,让奔波在外的“小哥”们能够切实感受家的温暖。
这样的暖心举动,只是义桥诸多民间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个缩影。在义桥,人人、时时、处处、行行做志愿服务,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风尚。
同样在志愿公益道路上发光发热的,还有被义桥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小舅妈”的王淑芳。从灶台走向舞台,从厨房迈向公益,她的故事远比美食更有滋味。
原本就有制作蛋卷、粽子、青团、梅菜扣肉等等的好手艺,退休后的王淑芳在义桥镇富春村老家开了一间名为“小舅妈的厨房”工作室。针对周边村社妇女多、增收渠道窄的现状,王淑芳通过多场线下公益培训课和网络直播,毫无保留地将传统美食制作手艺倾囊相授给前来学习的人,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将共富技艺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志愿服务品牌遍地花开、硕果累累,传递了温暖,点燃了热情,为义桥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了满满正能量。
以“服务圈” 搭建“连心桥”
党员积极投身社区治理
一个人的奉献,一群人的奔赴,一座城的温暖。事实上,在这一个个志愿服务品牌背后,是一群群普通人以非凡之姿,谱写着新时代志愿精神的璀璨篇章。
每到上下学高峰时段,在义桥镇三江小学门口,一群身穿迷彩装的“护学志愿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群平均年龄66岁的爷爷们,来自义桥镇渔浦社区“兵爷爷”帮帮团。
“迷彩绿”和“志愿红”交织的队伍中,不乏流动党员的身影。这支由退役老兵们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每一名义桥学生的安全,守护着社区的万家灯火。
陈建荣是“兵爷爷”帮帮团的团长。他曾是一名军人,如今虽已退伍,却依然心怀热忱。“作为一名党员,我很希望为我所居住的渔浦社区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希望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陈建荣说,无论是儿童护学、平安护航,还是环境整治、邻里互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小善渐而大德生。如今,志愿服务之花在义桥这方热土上开得更加绚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在这里蔚然成风。这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将在日复一日的传承和积累中,逐渐汇聚起义桥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